实施精细化管理 追求精品化发展
首 页 新闻频道 部门频道 少先队德育 资源下载 教育督导 教育宣传 校园足球 教学频道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家长频道 每周工作 师生博客 雁过留声 关于我们

□ 当前位置:教学频道>数学


[内部]加法运算律
发布人:任世兰  发布时间:2017/4/12 11:44:44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例1、“练一练”,第58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说明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的应用,并能应用交换律验算加法计算,初步体会加法运算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经历观察、举例、综合和概括等活动,体会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归纳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加法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和条件。

提问:从例1里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我们从图中知道了参加运动的有男生和女生,分跳绳和踢毽子两项运动,而且已经了解了题里的具体数量。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解决。那我们就利用这些条件来解决一些问题,学习加法运算的相关规律。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跳绳的有多少人?

提问: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28+17—45(人)17+28—45(人)]

这两道算式表示的具体意思各是什么?

说明:根据问题,大家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是用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虽然算式不同,但求的都是跳绳人数,所以得数相同。两道算式得数相同,就可以用“一”连接成等式。(板书:28+17—17+28)

2.观察等式,初步感受。

引导: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等式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两边都是加法,两个加数相同,得数也相同,但加数交换了位置。(板书:交换)

3.举例交流,概括规律。

引导:像这样在加法里交换加数位置,得数都相等吗?请你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得数是不是相等。如果相等,就用等号连接。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几个例子。

交流:你找到例子了吗,有哪些?(板书等式)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板书省略号)

启发: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蕴藏着共同的规律。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这个规律吗?自己想一想,并且想办法把你的发现用文字或者图形、符号表示出来,记录你的发现。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是怎样表示的?(板书学生的表示方式)

说明:大家想到了不同的表示方法,所有这些方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呈现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引导: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试一试。

交流:你是怎样用字母表示的?(板书:a+b=b+a)

让学生读一读等式,说说表示的意思。

小结:为了表示得更清楚、更简洁,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表示公式或规律。上面这样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表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加法交换律。(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

启发:加法交换律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把加法交换位置算一算的?

说明:我们在加法验算时,已经有过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得数是不是相等的方法。这其实就是运用的加法交换律。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出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求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多少人,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计算?你想到几种方法?

交流:你想到怎样列式?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列式并板书:(28+17)+23—68(人)   28+(17+23)=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分别先求的什么,得数表示什么数量?两道算式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说明:第一种方法先求跳绳的人数,再求一共多少人;第二种方法先求女生的人数,再求一共多少人。两道算式加数都相同,排列顺序也一样,括号的位置不同,算式和计算的顺序不同。虽然算式不同,但结果的都是跳绳、踢毽子的一共多少人,所以得数相等。

引导:上面两道算式能写成等式吗?为什么?

请你在课本上把两道算式用等号连一连。(板书等式)

说明:两道算式都是把这三个数相加,一道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另一道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那我们再看两道算式,这样算的得数是不是也会相等。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出示两组算式(见教材)。

引导:请大家先计算每组两题的得数,看看同一组的两道算式能不能用等号连接起来。自己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提问:两组算式都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板书等号连接)

出示:(12+18)+42    12+(18+42)

引导:请你大胆猜一猜,这两道算式会相等吗?那我们一起算一算,看看结果。(引导计算,并用等号连接)

启发:猜得这么准,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

引导:究竟是怎样的规律呢?请你观察这几组算式,先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再比较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想想能发现什么规律。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交流:比较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大家从上面的例子里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呈现板书: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引导: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你发现的规律用字母式子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c=a+(b+c)]

让学生读一读等式,说说表示的意思。

小结: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规律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内容:加法结合律。(把课题补充板书完整)

四、回顾整理内容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说明: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方面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律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我们以前已经应用过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计算。

五、巩固内化新知

1.完成“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指名学生判断。

2.做练习九第l题。

让同桌同学先讨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交流:这里的算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追问:你怎样发现第四道算式既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的?

3.做练习九第2题第一小题。

学生练习,要求先笔算,再用加法交换律验算。(指名板演)

交流:怎样应用加法交换律验算的?

说明:应用的加法交换律验算,就是计算后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看得数是不是相等。如果相等,说明计算正确。

4.做练习九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组,按运算顺序计算每组题。要求能口算的用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笔算。(指名板演)

检查计算结果。有错的订正。

提问:你发现每组两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后两个的和是100)比较两题的计算过程,你发现每组哪一道计算要简便一些?为什么?

和第一小题比,第二小题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加第一个数,符合哪个运算律?

说明:每组里的第二小题,后两个数的和正好是100,计算时可以直接用口算,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每组两题的计算符合加法结合律,所以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引导交流。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2题后两小题。

网友评论
【第1/6楼】张云 2017/4/12 13:14:48
任老师的数学课上仍然坚持着课前五分钟基础练习,可见任老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抓得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她的课堂上也很好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另外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合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去。
【第2/6楼】王艳 2017/4/12 14:35:48
任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练习层次分明、设计合理,课堂上能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
【第3/6楼】王登云 2017/4/12 15:01:05
 

任老师能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练习设计有梯度,体现了任老师非常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值得学习。

【第4/6楼】姚芳 2017/4/14 10:29:50
 

听了任老师的课我的感受是 1、任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任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定律。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第5/6楼】钱之枫 2017/4/20 11:40:35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练习层次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6/6楼】姜文敏 2017/6/22 14:48:22

听了任老师的课,几点感受与大家共勉:

1、教师坚持课前5分钟的训练,非常值得推荐。这也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途径之一。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规律,值得点赞。

3、教师设计的练习环节合理,练习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再大胆一点,放手一点,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登录信息
请您登录:

○教师 ○学生 ○家长
  最近更新
2020年南京市生态科技岛小…[图]
[内部]2024年3月统计
生态科技岛小学周食谱(3.2…[图]
预防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图]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的课堂…[图]
生态科技岛小学周食谱(3.1…[图]
生态科小开展妇女节主题插花…[图]
生态科技岛小学周食谱(3.1…[图]
生态科技岛小学开展“传承践…[图]
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图]
  相关文档
六上 Project2 课件
思维导图素材
Project2 Reuse and recycle
六年级阅读练习
吴本兰 教学素材
吴本兰 教学课件
吴本兰 多媒体教案
[内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教学素材
[内部]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本站推荐
教导处江心洲中心小学2010—…
学校简介南京市江心洲中…[图]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V2020.00611.final md32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生态科技岛小学 地址:建邺区江心洲红星街82号(210019)
电话: 传真:
苏ICP备10226944号] 访问计数: 
读书笔记
规章制度
国旗下讲话
计划总结
教研组活动
课程与教学
师德建设
暑假学习
原创光荣
重要通知

扫一扫